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我和我的老朋友们

来源:自贡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1日

我是自贡市审计局的陈平,2019年10月被选派到荣县观山镇大树村,开始了我的驻村工作。远离县城,青壮年外出务工,大多数老人成为空巢老人,这是大树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每次扶贫干部来到这里,犹如一束光亮,穿透岁月烟尘,映照到老人们漫无边际的孤独和寂寞。于是,倾听并回应他们的诉说和需求,成了我驻村工作的一部分,一来二去,我交到了这群老朋友。

一起晒太阳的忘年交

初次到贫困户邹述清老人家中,正碰到他在发脾气,将老伴程婆婆端到床前的鸡蛋羹打翻在地,眼里噙着泪水,嘴里嘟囔着我听不清楚的话,满脸的委屈,眼前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活脱脱像个孩子。这是我到村的第二天。足足楞了三秒后,我把程婆婆拉到一旁,询问具体原由。“他生病几年了,吃喝拉撒都在床边,今天天气好,想出去晒会太阳,我一个人抬不动他,就在这儿跟我发脾气。”程婆婆如是说道。原来,他只是想要生活中有点阳光。

“走,老辈子,我们带你出去晒太阳”。我让程婆婆找来家中的轮椅,两人合力将他从床上抬到轮椅上,卧室——堂屋——院子,路程不过十米,却是这位老人期待了数月的旅程。上午十点的阳光,温暖却不耀眼,那天,我陪着这位泪流满面的老人晒了半个小时太阳,他嘴里还是呢喃着我听不清楚的话,只是,嘴角变成了幸福的上扬。从那以后,每逢好天气,我总要趁着工作间隙,去陪他晒晒太阳,虽然我还是不能完全听清楚他说的什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忘年之交。

十一月底,一个本该寻常的周末早晨,程婆婆的一通电话,却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我们家里那个人昨天晚上走了”。挂断电话,我开始收拾东西从家里往村里赶去,赶到时已是下午五点过了,老人的儿子儿媳已从外地赶回来料理后事,我拉起程婆婆的手,轻声对她说:“您不必悲伤,他没有遗憾了,因为他已经享受了他爱的阳光”。

邹述清老人的离世,让我更加关注空巢老人这个群体,走访贫困户时,我总是在空巢老人家中多逗留一会,和他们耐心交谈,细心观察,洞察他们不愿提起的困难,了解老人真正的需求。

托摔跤的福

彭志福爷爷和老伴何婆婆住在十组,每次去他们家,老两口总是在狗叫声响起后,远远的迎出来,离开时,又会目送我到很远的地方,让我眼前不禁浮现起外婆的身影。两位老人一生勤俭,不喜欢诉苦,每当我问起有什么困难时,总是告诉我,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什么帮助。但我清楚,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都患有长期慢性病,还坚持劳作在田间地头,总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没事的时候,我总喜欢去和他们聊聊天。

十二月的大树村,阴雨绵绵,我和村第一书记来到彭爷爷家中看望两位老人,和往常一样,远远的出门迎我们,笑嘻嘻的告诉我自己啥都好,没有困难。临走前,我让老爷爷带我去趟卫生间,穿过院坝,在下台阶时,我脚下一滑,摔了个人仰马翻,老爷爷赶忙来扶我。这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家的厕所离屋子有超过三十米的距离,连日来的阴雨,让地上长满了青苔,异常湿滑。“厕所离房子这么远,你们两个老人家要是摔了怎么办?”老人只是一个劲的说“没事,没事,我们习惯了”,但我知道,得抓紧进行厕所改造了。

对于两位老人来说,钱是掣肘厕所改造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主动揽过了为老人争取资金的任务,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自贡市审计局。市审计局在得知老人家准备进行厕所改造后,安排了扶贫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在和村支两委沟通后,我为他们申请“六改三清”厕所改造项目,解决了剩下的资金缺口。疫情防控期间,在给老人送口罩的空隙,我“参观”了改造后的厕所,两位老人在一旁帮我“细致讲解”,虽然隔着口罩,却难掩他们的喜悦。回想起两个月前我摔得那一跤,我不禁开始傻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跤让我看到了两位老人实实在在的困难,这一跤让年过七旬的老两口用上了卫生厕所,这一跤,值!

一通电话的背后

日暮黄昏后,儿女都在外,在陷于沉寂的日子里,老人们会因鸡毛蒜皮、不是事情的事情而困、而争、而心里不敞。我深知,精神世界的落寞,甚于物质生活的贫困。为此,在走村入户落实各项任务时,我有意走近他们零七碎八的琐事里,陪他们重温浅显的道理,挪开横在心头的那根稻草,于孤寂里增添几许生机,让眼神闪出如初光焰,他们笑了,我心安了。

家住村口的何南江爷爷,早年丧偶,儿子一家在成都务工,鲜有回家。老爷子十分能干,栽种大量玉米、水稻、菜籽,每次去他家,他总要拉着我们去看自己的两头大肥猪,“等过年把猪儿杀了,整成腊肉给娃儿些拿去”,老人笑嘻嘻的说。聊家常时,老人总要强调,儿子很孝顺,常给自己打电话,我虽疑惑老人为何要反复强调这个事,但也没去追问过,直到今年四月,我才了解了实情。四月初,我们到家中完善三月的帮扶措施,出门迎我们的老人,闷闷不乐,一身酒气。虽然他平时爱喝酒,但很少喝醉,何况在中午,这不免引起我们的怀疑,追问之下,老人泣不成声:“儿子一家过年回来就住了一晚,平时也少有打电话”。原来,外表的坚强,是在掩饰内心的孤寂。

回到住所,久久不能平静的我,拨通了老人儿子的电话。“我们陪父亲的时间的确太少了”,通话快结束时,电话那头的中年男人愧疚说道。两周后,老人提着一袋糕点来到村办公室:“来尝尝吧,成都的大超市里面买的,孙女过生日,娃儿接我去成都耍了几天”。“成都好不好耍嘛?”我在一旁问道,“哎,不好耍,不如我们农村安逸”,虽然摇头否认,但抑制不住的笑却不会骗人。

“幸福不是获得我们还没有的,而是认识和欣赏我们所拥有的。”作为驻村工作人员,我们总是把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当做自己的亲人,以“家人”的立场来考虑并解决实际问题。当每项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时,那是回归初心的表现,村民遇到困难总会找我们时,那是扶贫使命践行的方式。

驻村一晃大半年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和我的队友们奔走跋涉在乡村院坝、沟岭山峁间,踏实认真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而那些年迈的孤独老人,他们是我心里柔软的疼痛和忧伤,夕阳情深,烛光摇曳,进组入户时,我包里时常备着几粒糖果饼干,或一瓶风油精、一条小围巾,或几双袜子,或被别人形容为“有盐没醋的闲话”,等等,与他们在一递一接、一问一答、一颦一笑之间,传递出温暖、陪伴和祝愿。行走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上,时光越积越深厚,而我的脚步,越走越依恋。(陈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