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说说老杨“战贫”那些事儿

来源:宜宾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在四川省兴文县有这样一位贫困村第一书记,大家都叫他老杨,是兴文县审计局投资审计股股长杨世杰。2018年3月,老杨下派到同良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时的他已经53岁,但老杨明白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在关键时刻肩负使命,这就是初心。

老杨所在的同良村总计有贫困户98户433人,该村于2017年底整村脱贫退出。但在驻村后,老杨了解到该村基础比较薄弱,返贫风险较大。他清晰地认识到这是脱贫攻坚中难啃的“硬骨头”。严峻的现实让这位已年过半百的老干部深深地感受到了压力和责任重大。但压力不等于退缩,经过多方走访,他开始围绕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等工作思路,带领村组干部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抓基础设施建设,夯脱贫之基。产业发展,基础先行。到村后,了解到该村道路条件差,制约了该村的发展。他及时向上级反映相关情况,争取道路建设项目指标和资金支持。最终通过协调交通、扶贫开发、民宗等部门为该村争取到了项目指标和资金用于新修、硬化和维修整治道路。2018年以来,该村硬化了3.5公里通村公路、1公里产业路、维修整治2.5公里碎石路、新建2.6公里产业路和2.1公里学生路。一条条硬化平坦的村道直通村民家中,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该村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了脱贫基础。

抓主导产业发展,增脱贫之源。老杨深知发展扶贫产业是稳定增收的重要保障,他带领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紧密围绕同良村的2个主导产业扶贫项目做文章,带动贫困户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一是抓猕猴桃种植产业。持续管理好五组的100亩猕猴桃园。猕猴桃产业每年能带动农户流转土地收入5万元、13户贫困户务工收入14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二是抓黑猪养殖产业。二组黑猪养殖场每年带动12户贫困户流转土地收入3.8万元、入股分红收益1.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抓“两不愁三保障”,固脱贫之果。老杨在走访中发现该村还有35户农户的住房不达标,其中贫困户占3户,一般农户占32户。了解详细情况后,他挨家挨户的走访,大力宣传房屋改造政策,动员农户利用好政策改造房屋。起初大部分农户嫌补助资金少不愿修建,多次上门做工作,农户都积极配合改建房,截至目前,35户住房不安全农户全部住进了新房子。在一次走访中,老杨听说村上两名适龄儿童辍学,他及时组织村小教师到户了解具体情况。得知两名学生辍学是因为家庭困难不愿读书,他积极向家长做思想引导,同时发动身边爱心人士为他们捐款,最终这两名学生重新返校读书。在村上收缴医疗保险时,老杨了解到该村有32户农户不愿交医疗保险。针对其中23户思想认识不够的农户,他和其他村干部逐一入户做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购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针对9户因家庭困难的农户未交医疗保险的农户,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及时将其列为低保兜底和困难救助对象。最终这32户农户全部购买了医疗保险。

时光荏苒,一晃老杨已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时间里,老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温暖人心,用真心换真情,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审计人的形象,充分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兴文县审计局王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