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清梦正酣,忽闻窗外细雨沙沙作响,似千枝万叶窃窃私语。朦胧中,陆游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蓦然浮上心头,让人仿佛置身悠长深巷,耳听叫卖杏花的声音清脆婉转,眼见万点飞红飘落青石板上。
就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南风携春雨不期而至,悄然潜来,纷扬绵密,敲打新抽的树桠、初萌的草芽,似上古琴弦弹奏新曲。早晨起来推开窗,深吸一口微凉温润的空气,顿感周身清新通透。放眼望去,若有若无的雨丝穿银针引彩线,将山山水水绣成青绿画卷。远处流雾微漾,如飘拂的衣带系在栋栋楼宇腰间,将楼宇装扮成峨冠博带的君子名士,平添拂衣高蹈轻王侯的风姿。更远处的丘陵缀满紫云英,像簪花的姑娘,三三两两,在旷野上捡拾云霞里散落的片片翠羽。
当惊雷落在孕育过诗经的阡陌,蛰伏的虫儿和着簇簇新绿破土吟哦,村落间仿佛又响起催耕的铜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犁铧唤醒稻田,晨光染红炊烟,“稼穑争季节”的农训故老相传,刻进了祖祖辈辈的基因,千百年来从未改变。“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老农蹲在地头,将稻种搓出发酵的酒香,满怀憧憬地筹划着丰收蓝图。春的每个时序节令,都带着大自然的馈赠,鲜活了“人勤春来早”的农耕长卷。
劳作号子的铿锵节奏穿透云霄,惊醒沉睡千载的雎鸠,“关关”和鸣的声音,依旧如往日那样多情。画船悠悠,春从岁月深处乘槎而来,携着先秦质朴的韵律,穿越魏晋婆娑的竹林,途经唐宋锦诗绣词荟萃的渡口,划破浩渺烟波,掠过天光云影,扑进凝望的眼眸。窈窕春风犹如高明的丹青手,轻挥彩笔,便绘出了疏柳淡烟,勾勒了绿水碧滩。春山前白鹭衔红,春水里银鳞跃动,蜂呼蝶唤,莺飞草长,天地间春意烂漫,古今无不同心悦,万物尽皆共繁喧。
新燕正忙着啄泥筑家,踏青人已循着布谷的清啼来看花。海棠鲜艳了少年的衣衫,梨花娇嫩了少女的笑脸。若想独乐乐,可以孤身去寻最美的春色。沿欢腾的山涧溯源,顺着石径苔痕,到白云聚散地寻一片桃花林,在深柳掩映处找一座读书堂,看草色新雨中,听松声晚窗里。或者,独自撑一把油纸伞,到江南的雨巷漫步,无论是否邂逅解语丁香,都可去茶社点一盏龙井新茶,沏进初融的雪水,在粉墙黛瓦间听吴音越语咿呀媚糯,邀来二十四桥明月,洗去八千里路风尘。如欲众乐乐,也可邀高朋胜友共聚。倘若担心白昼太短,不妨秉烛夜游。亭台穹帐里,星海长河下,唱叹时彼此心领神会,俯仰间共享良辰美景,即使东方渐白,依然兴致不减,欣欣于所遇,怡怡然自足。
春天也承载着聚散,却能以勃勃生机化去离愁。站台上,少年背着行囊向北,父亲拖着行李往南,母亲把他们的衣襟理了又理。柳色深深,芳草萋萋,更见离情长长,别绪茫茫。只是,愁结还未及凝泪,便已被三月的烟花揉碎,如漫天飞絮消散在和风里。水村山郭,万紫千红,哪里还容得下羁旅客愁,唱得出阳关三叠。杨柳风扑面,杏花雨沾衣,一摘一枝春,可赠远行人。挥手时,别情不须说,方寸是星河。
春光纵有千般好,也终将辞枝别梢。倒也不必惆怅,既然无计留春住,不如从容把酒祝东风,竹杖芒鞋游芳丛,披一蓑烟雨,迎半山斜照,自有几分逍遥。人不负春,春岂负人。且任羲和策马,何须鲁阳驻日,你看那垄上永恒的耕耘,你看那人间亘古的传承,都在烂漫韶光里,续写着商周的歌谣,化作了新插的秧苗。
春天,与我们岁岁相约。擎一轮玉盘,吟唱西洲的韵脚,书长诗万行,激荡东方的春潮,崭新而又古老,演绎着生生不息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