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守住心中的横梁

来源:中国审计报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

小时候,父亲喜欢将那把包浆油亮的算盘放在办公桌上,而我总爱趴在桌边看他做账。算珠噼里啪啦撞出清脆的声音,像雨打芭蕉。10岁那年,我踩着板凳玩,无意中翻到了他的审计证书。父亲摸着证书告诉我:“这是替国家守钱袋子的本事。”

受父亲影响,我高考后填报了财会类专业,但未能如愿,被调剂到了一个工科类专业。大学4年,我在学习专业课程外,成了图书馆的常客。同学们在画工程图,我缩在角落里啃《基础会计学》,在测绘图纸背面悄悄练习着借贷分录。那时候,我不知道这些歪歪扭扭的笔记,会在某天铺成我人生的新图纸。

大学毕业后,我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乡镇工作。原以为要和测量仪器打交道,没想到半年后进了财政所。老所长递给我一摞账本时,父亲打算盘的声音突然在耳边响了起来。那些自学的会计知识像春天的溪水,终于找到了流淌的河床。

有一次,我发现账目总是对不上,核对了一下午,急得直冒汗。最后,还是按父亲教的“逆查法”,倒着捋,在一沓原始凭证里揪出了那张记错的单据。最难忘的是每年去县财政局审决算,所有乡镇的会计把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像赶年集似的。我抱着半尺厚的报表刚坐下,20多双眼睛就齐聚过来,“这张表再校核一下”“勾稽关系是这样的”……问询声从日头正猛持续到黄昏时分。当负责审核的老师终于盖上红章时,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在财政所工作期间,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工作人员,我接触过几次审计。老所长问我:“将来你想去搞审计不?”我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先会做账,才能去查别人的账,我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转头,我报名参加了中级会计师考试。之后半年,书房的灯总是亮到深夜,我每天通过网课自学,财务管理相关专业书本上记满了批注,保温杯里的浓茶续了又凉。

6年后,我终于揣着中级会计师证书走进了审计机关的大门。一次,我跟着组长去一家农业合作社核对农业补贴发放情况。合作社的院子里挂着崭新的“示范点”铜牌,账面上清晰列着农机购置补贴金额。然而,在毛毛细雨中和偌大的农机库里,我们只看到两台锈迹斑斑的旧式拖拉机。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儿时的一个冬夜,父亲指着账本对我说:“数字会说话,就看你听不听得懂。”

一转眼,10年过去了,计算器代替了父亲以前用的算盘,电子账册取代了牛皮账本。但每次在如山如海的凭证间、尘封已久的资料里追寻蛛丝马迹时,我总觉得父亲就站在身后。那些跳动的数字依然遵循着古老的平衡法则,就像他教我的第一个会计等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审计这行干久了,我渐渐明白自己不仅是查账的人,更是守护秩序的安全员。每个数字背后都站着活生生的人,每一分钱都该走到它该去的地方。现在我常对年轻同事说,做审计就像打算盘——珠子可以上下滑动,但中间的横梁永远要端得正、守得住。(四川省绵阳市审计局 李扬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