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我与《审计华年》那些事——为四川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征文“留言”

来源:现代审计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04日

有话,想说。

2023年,四川省审计厅开展“审计机关成立40周年征文活动”,点燃了我“还是想说点什么”的欲望。值得回顾的事情很多,欲说还休。信手拈一件事情说说:编撰《审计华年》背后的那些事情,套用鲁迅的一句话:为了不忘却的记念。

调子起高了

回过头来。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省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某一个夜晚,我思维飞跃:“出版一本书籍,对35年来的审计工作进行高质量的、阶段性的总结梳理,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且,“据了解,目前很多省(市)都出版有自己的审计之书、谱写了审计之歌,四川作为一个大省应该编撰一本审计书籍,这对于四川审计历史发展来说是必修功课,是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建议编撰一本书,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以描述四川审计机构成立35周年来所走过的路、总结35周年来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效,填补审计文化空白。”

当夜难安,翻身起床,记下要点,第二天迫不及待一层一层向领导汇报。领导很支持,特别是有了主要领导的支持与鼓励。那就意味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6月7日下午,厅长办公会审议《关于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图书的编撰出版方案》,明确“编撰书籍是我省审计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要求“总结提炼出四川审计发展的规律和亮点,要多视角展现全省审计工作情况,增强内容的广泛性和可读性,使其真正具有历史价值、工作借鉴和指导意义。”

激动之余,突然发现:像唱歌起音一样,调子起高了一点。

只有咬牙上

怎么办,只有咬紧牙关上了。艰难才刚刚开始。

写工作方案。尽量细化,为了以后能够操作、能够落地。

策划文章思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新时代新风范,起航新征程。强调注重历史性、系统性、真实性,使用老照片和统计图表配文,图文并茂。细致到“谁写序言”,细致到“老照片的策划”等等。

“等等”只有两个字,后面的冗杂繁才刚刚开始。动起笔来,时间极短。安排“活路”以秒计算。满成都找了7位“写家”各分版块领任务数篇,一位“写家”觉得任务太重中途弃之,半夜满成都找人“顶上”,国庆期间及此后的周末假日全体熬更守夜加班加点,基本陷于无休状态。个中滋味,一言难尽。

偷偷幸福

不过,也有一些感动,有一些画面把我们带回到那些美好时光里。选自一位领导的回顾——

......审计局成立,十多人组成,后来变成30多人,每周开一个全局会,4个处,每个人讲工作。工作氛围很好,很团结,想干事。年轻干部那时候工资就四五十元。

......局里只有一个212北京吉普。隔了两年后才配了一辆上海牌轿车。

......没有食堂。审计局刚成立那时候,条件很艰差,周末我们要自己买菜做饭。艰苦条件下,大家很团结,生活快乐。

有一些工作场景,让你想去经历,想跟着过去的故事去“累”。选自一位领导的回顾——

......85年回来,本来计划对一个市进行财政审计,后来感觉难度大,86年改为检查一个县的财政,眉山县,那时候眉山是县,也叫“试审”,当时的审计能力很受挑战。其中有一个花絮:电视里正在放《上海滩》,每天晚上工作累了,正好是电视时间,大家就搬一个小凳子去看周润发演的《上海滩》。

——在撰写过程中自己完全“融入了、融化了”,虽然累,享受到的乐趣无与伦比。所以,偷偷幸福吧。

怀念一个被放弃的书名

怀念那个被放弃的书名:《立而不惑》。

好书名一半,自编撰以来一直为书名所纠结,曾向厅机关人员征集书名,曾组织编撰人员集中讨论,与办公室、综合计划处、人事处等单位商讨,历经数月、在数十个书名中筛选,再互相启发,都难如意。最终选择了最朴实无华的名字《审计华年》,表达岁月沉淀、审计工作硕果累累。

其中有一个名字《立而不惑》,古语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审计机关成立35周年,在立而不惑之间,意义独特,并且有审计之路越来越清晰,不再“疑惑”的意思。显然,靠解释立足的书名太牵强,必须放弃。遗憾比完美更让人难以忘怀。

伤疤之花

还有一些遗憾永远留在了白纸黑字的页码间。例如:“2003年,首次受省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审计工作报告,立刻成为四川焦点话题”,明显错误,实际上,1996年就开始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文中准确的意思应该是首次向社会公布的审计报告。谬误肯定还有,有些还没有被发现。如果是别人,我也许会安慰说“神仙都有疏忽的地方”,但是我自己内心知道,那是痛点,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有一丝惭愧和不安爬上我的心头。追求完美追求卓越,也是人最高贵的品德。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过去这些事情,且把它叫做“伤疤之花”吧。

后来再后来

后来,历经千辛万苦总算完成了。虽然有遗憾,毕竟算是“出生了”:《审计华年》。50余万字,上百幅图片,图文并茂,沉甸甸的一本书,传递到全省审计人员手中,成为“我们四川审计人自己的书”。每年新进年轻审计人员都要阅读这本书,前两天还有一个单位要了6本书去学习,外单位也有人要去“看看”。

致敬那些在编撰过程中付出艰辛劳动的同事们,还有满成都找来的“写家”们。特别要致敬给予支持鼓励的领导,由于他的低调,书中很多地方都隐去了名字,“40不惑,我们置身其中,感悟其艰辛、也沐浴其阳光、分享其荣光、见证其伟大,满满的幸福和收获,填充在心中的就是感恩。”他说。每一个字里我都读出了感情与他的“格局”。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写下这篇文章。情之所至,一气呵成,写完本文,花费3小时零6分。一天之后补充删减与修饰,又花了35分钟。

写毕。心静,好睡觉。算是对时间负责。(四川省审计科学研究所 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