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来源日趋多元化,学校面临的廉政风险点位和级别也在提高。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风险防控能力和规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实践,对提升高校内审工作质效提出建议。
坚持和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规范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能职责,明确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整改事项、重点审计项目执行纳入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认真办理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各项指示批示,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时报送各类审计报告。把学习贯彻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部署和重要安排把握准、领会透、落实好。
坚持审计全覆盖内容和形式相统一。首先,发挥审计“探头”作用,开展招生录取、就业实习、政府招投标等风险领域的政策跟踪审计。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稳就业促发展的大政方针,摸清学校在招生录取、就业实习、政府招投标等方面的风险,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安排招生录取、就业实习、征兵、政府招投标等专项审计调查项目。通过聚焦风险管控关键环节,关注红线和底线问题,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隐患,“一事一策”提出审计建议。其次,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审计监督。开展奖助学金专项审计,推进建立完善国家助学金一级评审和二级评审监督程序,规范完善奖助学金发放程序、受助学生信息台账、奖助学金对账制度,以确保“优有所奖,贫有所助”。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专项审计,推动建立校企合作的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提升协同育人质量。开展合同履约专项审计,对合同审批中存在把关不严、合同履约不到位、采购与验收未分离等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提升廉政风险预控能力。最后,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回头看”。对审计整改不力的问题,向整改单位发送整改催办单,并协同学校纪委、计划财务处、目标督查办公室,要求限期整改并报送后续整改情况,推动审计整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成效。
坚持增强审计人员履职本领。创新“1﹢1﹢N”模式狠抓队伍建设,通过1节业务学习课、1次专题业务培训、N种技能证书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要求审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培训、考证等途径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工作职责和更好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加强与其他监督力量的贯通协同。加强内部审计与学校纪检监察、财务监督的贯通协同,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共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等协同机制,形成内部监督合力。推进内部审计与组织人事监督管理的贯通协同,认真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结果运用等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归入领导干部档案。
(作者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审计局 代英 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