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计精神立身 以创新规范立业 以自身建设立信

浅析审计服务新时代科技城建设的有效路径

来源:中国审计报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6日

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西部内陆城市通过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尝试,是新时期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实践。自绵阳科技城成立以来,审计机关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经济监督职能定位,致力服务科技城建设大局,保障科技城重点政策落地,促进科技城现代产业发展,规范科技城财政资金管理,推动科技城创新平台建设,为不同时期科技城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为更好服务新时代科技城高质量发展,审计机关应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审计监督。

在服务“汇集高端科技资源”上展现新作为。科技是科技城建设的核心价值。审计机关应当及时跟进、提出建议,促进规范经费管理使用,优化财政资金配置,推动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集聚创新资源,展示创新成果。结合预算执行、经济责任、专项调查等多种形式,密切关注各级各部门执行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进度和效果,全力保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实施,推动卫星导航、信息安全等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围绕“科创十条”政策和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从资金、载体、金融、服务等多个维度加强监督,推动全链条服务、全要素覆盖的创新政策体系加快形成。

在服务“壮大创新产业集群”上作出新贡献。产业是科技城建设的重要引擎。审计机关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密切关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园区发展要素保障、“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落实等情况,找准影响园区壮大主要产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堵点、难点,助力打造更多“镇园之宝”。聚焦前沿技术和产业变革重点领域,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政策落实、产业引导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科学评估财政政策对企业发展、产业结构提升的引导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程跟进数字经济发展,密切关注电子信息等优势领域和智能机器人等产业新赛道,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持续壮大数字核心产业规模。

在服务“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上交出新答卷。开放是科技城建设的活力之源。审计机关围绕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开展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结(决)算审计、跟踪审计等,推动加快建成交通重要枢纽。围绕全面优化开放大环境,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密切关注简政放权、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情况,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提升线上审批服务监督比例和效率,助力营造一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从促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及时揭示改革过程中措施不衔接、关系不协调、机制不健全等体制障碍和机制缺陷,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推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在服务“集聚高端精尖人才”上推出新举措。人才是科技城建设的重要资源。审计机关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持续跟进“引、育、用、留”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关注人才公寓建设、管理、运用等,积极为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提供审计方案,推动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工作生态。

当前,科技城建设已迈进新阶段、驶入快车道。审计机关在找准服务科技城建设着力点的同时,还应坚持“三个突出”,提升审计质量,更好担负服务科技城建设职责。

首先是突出政治属性,拓宽审计视野。围绕科技城重大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工作,关注各级各部门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应审尽审、应查尽查、应改尽改,推动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科技城建设的“加速度”。

其次是突出问题整改,做实“下半篇文章”。加强与科技城组织人事、纪检巡察等部门的贯通协同,联合开展督促检查,推动问题实打实解决。

最后是突出服务质效,做深研究型审计。加强对审计对象的研究,确保审计过程有的放矢,贯通分析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问题,系统研究阻碍科技城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缺陷,提出针对性审计建议,实现审计成果在更高层次运用。(四川省绵阳市审计局 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