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审计厅门户网站! 设为首页| 智能问答 |登录|注册| 繁体切换| 无障碍| 适老化

2018年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一卡通”情况审计调查结果

(2018年9月30日公告)
来源: 综合与计划管理处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30日

   为推动健全财政惠农补贴监督管理机制制度,保障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18年3月至5月,审计厅组织对19个市(州)2015年至2017年强农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使用“一卡通”情况实施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困难群众救助补贴、社会救助救济补助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等资金,共抽查113个县(市、区)、1045个乡镇。

  一、基本情况

  我省自2006年起逐步推行“一卡通”以来,各地相继将财政预算安排的补贴资金,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补贴标准,委托金融机构直接打入农户“一卡通”账户,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强了资金发放的安全性、及时性,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但由于有的政策规定不够明确、一些地方监管不到位、少数基层干部法纪意识淡薄等因素,导致出现单一农户被人为要求办理多张银行卡,少数村组干部违规代管扣压农户银行卡,部分资金未按时拨付或被违规改变用途,一些资金被套取骗取或截留私分等问题,本次审计调查共查出违纪违规及管理不规范金额19.73亿元,涉及757个乡镇。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制度缺失,相关政策执行随意性较大。审计调查的16类强农惠农资金中,只有4类资金省级相关部门明确要求通过“一卡通”发放。实行“一卡通”发放管理的,不协同问题较为突出,不同部门有不同的发放渠道,甚至同一部门不同类型补助资金也发放至不同银行卡,导致“一户多卡”问题普遍存在;16个县应通过“一卡通”发放的2708万元补贴资金,采取现金支付或转入他人银行账户代领等方式发放;66个县15.54亿元资金滞留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或村集体账,均超过政策规定的拨付时限,截至审计日尚有4.10亿元仍未拨付和安排使用,其中1.32亿元滞留两年以上。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审核发放存在监管漏洞。资金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县级财政部门普遍将资金委托各主管部门和乡镇兑付,对乡镇汇总上报的发放数据仅进行形式上的审核。强农惠农资金涉及的各部门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平台,受益对象的重要信息未共享互通,很多地方还存在向财政供养人员、村组干部等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甚至已故人员发放补贴资金的情况。一些部门和乡镇从事资料审核、报送银行代发数据等岗位未有效分离,关键环节间没有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各地在补贴资金发放前普遍未进行有效公示,或公示内容不完整。审计调查发现,挤占挪用、违规审批等问题频发,27个县违规改变用途,将3725万元补贴资金用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等;105个县超范围发放补贴6633万元。

  (三)违规侵占补贴资金,严重损害群众利益。有107个县的相关人员通过虚增耕地林地面积,或将不符合条件的集体土地以他人名义申报获得补贴后再收回资金等方式,套取骗取补贴资金5641万元,部分资金被私分或去向不明;有35个县存在村组干部通过降低补助标准、减少农户补贴面积、违规代管扣压农户银行卡等方式,冒领克扣补贴资金1060万元。

  三、审计处理情况及建议

  本次审计调查发现的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出具审计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意见,审计调查期间已追回补贴资金1527万元,相关涉嫌违纪违法问题已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针对上述问题,审计建议:一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一卡通”政策宣传、日常考核和监督检查机制,实行“阳光化”管理,大力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问题集中整治,严肃查处失职渎职和“微腐败”行为,维护群众利益。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一卡通”管理的顶层设计和部门联动会商机制,规范“一卡通”补贴资金审核制度和审批流程,探索建立“一卡通”补贴发放信息平台,实行“宜统尽统、一户一卡、集中直发”,逐步解决多头发放等问题。三是增进部门协作,推进各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及时共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退耕还林、公益林、困难群众、贫困户建档立卡等相关数据,提高审核和监督检查效率。